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医疗技术>>正文内容
医疗技术

第二届全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荟萃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点击数:    5星

    6月13日消息 - 近日,由解放军总医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与200余名参会医师分享了目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下面摘选部分报告,以飨读者。

    血管生成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管理

    “抗血管生成药物因其特殊的作用机制,其不良反应不同于传统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血栓事件、胃肠道穿孔和伤口愈合综合征。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分为两类,即单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二者作用靶点不同,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并且即使是同一不良反应,不同药物的发生率也不同。” 

    高血压 

    预防 排除未控制的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者,在开始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之前,应对高血压予充分控制(<150/100 mmHg)。 

    监测 在整个治疗期间监测并积极控制血压,以便对高血压的出现与恶化进行监控。对于终止治疗时仍存在高血压者,应定期监测血压直至恢复正常。 

    蛋白尿 

    预防 在开始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之前应监测24小时尿蛋白,当尿蛋白水平≥2 g/24h时,须推迟治疗,直到其水平恢复到<2 g/24h再开始治疗。 

    监测 在整个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密切监测蛋白尿,对有高血压病史者加强监测;在每次给药前48小时内,所有患者都应接受尿蛋白试纸检测,对尿蛋白≥++者行24小时尿蛋白测定;患者在终止治疗后仍应每3个月检测1次24小时尿蛋白,直至<1 g/24h。 

    处理 再次出现蛋白尿后,剂量调整所遵循的原则如下:尿蛋白+~+++或≤2 g/24h时按计划继续给药;尿蛋白++++或>2 g/24h暂停本次给药,推迟给药直至尿蛋白≤2 g/24h;如果出现4级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则永久性停药。 

    血栓事件 

    预防 对于有动脉血栓栓塞史或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治疗的年龄大于65岁者,治疗过程中发生动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大;既往发生过静脉血栓事件者复发风险更大,应予以注意。 

    处理 对于已发生动脉血栓栓塞者,任何级别均应永久性停药。静脉血栓事件的处理详见表1。 

    出血 

    预防 以下患者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时应该加以注意,包括先天出血体质、后天凝血障碍、在治疗开始之前服用全剂量抗凝血剂治疗血栓栓塞者。 

    处理 对用药后发生≥2级肺出血/咯血,或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的病例终止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余出血情况见表2。 

    胃肠道穿孔 

    预防 伴腹腔炎症、胃肠道梗阻、憩室炎、辅助放疗史者,或原发结直肠肿瘤未切除者,发生胃肠道穿孔的危险可能增大,治疗时应予以注意。 

    监测 在整个治疗期间加强监测,若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胃肠道穿孔的可能性。

    靶向药物给胃癌治疗带来的启示

    “与其他实体瘤相比,胃癌靶向治疗的发展相对滞后。今后应更多关注胃癌的生物学特征,以寻找最有前景的靶向药物和相关疗效预测指标。” 

    抗HER2靶向治疗 

    HER2阳性率与肿瘤部位和类型有关,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肠型胃癌的HER2阳性率较高。而且经抗HER2靶向治疗的胃癌患者,其总生存(OS)与HER2表达状态有关,HER2检测为免疫组化(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IHC+++者的OS更佳。因此,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是HER2阳性进展期胃腺癌新的治疗选择。由于胃癌异质性大,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很重要。 

    血管靶向治疗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胃癌分期及预后有关。VEGF单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研究(BO20904)正在进行中,但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如生物标志物、肿瘤异质性、个体化如何体现等。 

    EGFR单抗 

    一项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卡培他滨化疗一线治疗5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Ⅱ期研究(EXTRA)表明,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3个月,总有效率为53.2%。但应注意EGFR单抗治疗胃癌的结果不同于结直肠癌,而且生物标志物、具体情况(单药,联合或维持)还须进一步探索。

 

    其他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过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c-met过表达和基因扩增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但目前c-met抑制剂仍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优化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分子靶向药物对肝癌的客观疗效和生存期的改善有限,目前尚未找到相关优势人群及准确预测疗效和毒性的方法,因此肝癌治疗仍任重而道远。”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其中90%为肝细胞癌(HCC)。我国晚期HCC患者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仅3~6个月。近年来,以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bravinib等药物为代表的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治疗肝癌受到广泛关注。 

    适合人群和治疗时机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体能状态评分为0~1,无法或不适于手术和肝动脉介入治疗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适于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在治疗时机方面,肝功能情况良好、分期早、早用药者获益更大。 

    疗效评估 

    传统以影像学为基础的RECIST标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可能不适于分子靶向药物的评估。该标准仅依赖肿瘤大小的影像学改变进行疗效评估,未考虑“存活肿瘤”的情况。而分子靶向药物的抗癌作用在许多时候表现为肿瘤坏死和空洞形成,而肿瘤大小却没有显著变化。分子靶向药物带来的代谢改变可能先于肿瘤大小的改变,而RECIST标准却无法判断肿瘤的代谢改变。多项研究也证实,RECIST标准往往低估了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2000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和2008年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学会(AASLD)都提出了“存活肿瘤”的重要概念。 

    TTP是指随机分组至出现影像学进展时的时间间隔,而无进展生存期(PFS)是指随机分组至出现影像学进展或死亡的时间间隔。HCC疾病进展引起的死亡与肝功能衰竭所致死亡均可影响PFS的准确捕获能力,因此作为HCC的研究终点,TTP优于PFS。目前对甲胎蛋白(AFP)是否可作为肝癌疗效的监测指标仍存在争议。因此,索拉非尼的长期疗效评估可考虑采用OS,短期疗效采用TTP,而AFP仅作为参考指标。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