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精神>>正文内容
精神

抓搔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来源:心理学进展    时间:2014年12月16日    点击数:    5星

抓搔症首次写入DSM-5,被纳入强迫性障碍和相关障碍章节。抓搔症主要表现为重复性和强迫性的抓搔,并导致皮肤损伤。虽然与强迫性障碍和相关障碍有诸多联系,但抓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都与其他精神疾病有很大区别。

近年有关抓搔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抓搔症的人并不在少数。抓搔症不仅具有高患病率,而且与其他精神疾病具有高共病率。如果病情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抓搔症已写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被纳入强迫症和相关障碍章节。

广州大学心理学系的杜建政、冯朱晓对抓搔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发表在《心理学进展》2013年7月的学术期刊上。他们指出,抓搔症主要表现为重复性和强迫性的抓搔,并导致皮肤损伤。虽然与强迫性障碍和相关障碍有诸多联系,但抓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都与其他精神疾病有很大区别。

抓搔症具有一系列典型的临床特征,经常始发于皮肤病,如痤疮。综合以往研究,学者们对抓骚症有不同的结论:抓搔症患者经常花费大量时间来抓搔皮肤,甚至每天达数小时;抓搔症患者常常会并发其他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抓搔症共病是强迫症、拔毛癖、毒品依赖、重度抑郁症、焦虑症、恐畸症。抓搔症和强迫症之间也存有很大差异,尤其在临床特征上:强迫症患者性别分布相当,而抓搔症中,女性占绝大多数;还有,相同的疗法(如高剂量摄取抑制剂),通常对强迫症更有效,而对抓搔症疗效较差;此外,与强迫症不同,抓搔行为很少受强迫思维影响……

其次,学者就抓搔症提出了不同的病因学理论。心理动力学者说,通过自我毁灭的抓搔行为(和抓搔引起的创伤),向父母显示自己的权力,是对专制型父母压抑愤怒的表现;还有一说,随着抓搔行为的增多,抓搔症患者容忍压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下降;另外,随着有关抓搔症患病率、发病因素、和伴随疾病的研究增多,也有一些有关的神经生理学研究和越来越多的控制干预实验开始出现。虽然学界对瘙痒和抓挠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越来越多,但人们对抓搔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目前还没有关于抓搔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抓搔症患者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尴尬和羞愧,并因而失于治疗。有报告称,抓搔症患者中,12%的有自杀意念者、11.5%的有自杀企图者、以及15%的入精神病院治疗者,都是由于病情严重,加上患者强烈的内疚、羞耻和尴尬导致的。文中表示,对抓搔症的治疗,主要从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两个方面着手。然而,药物治疗强迫症首选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RI),但SRI用于治疗抓搔症,其功效尚不能令人信服。

杜建政、冯朱晓在文中表明,抓搔症的行为干预包括去除致病的行为习惯、接受-提高行为疗法。一项简单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随后的跟踪评估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仍然保持。由此可见,即便是简单的认知行为疗法,都能给抓搔症患者带来有效帮助。

文中最后指出,抓搔行为不止一个构成因素,根据临床意义上的抓搔症的标准,而不是皮肤抓搔的明显程度或皮肤病学的后遗症,来制订诊断阈值。随着对抓搔症的认识愈加深入,人们将开发出更好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