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精神>>正文内容
精神

查不出问题 总感觉自己有病?这真是一种病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3年12月22日    点击数:    5星

关注健康,重视体检,积极治疗,值得提倡。然而,物极必反,有不少人走向极端。

过度担忧自己得了某种病,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甚至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这可能是患上了“疑病症”。

大学生1个月挂39个号

在苏州上大学的小杨,最近一个月在学校附近的卫生院挂了39个号。

第一次去医院时,小杨没有任何症状,只是突然想到患白血病去世的父亲,打算求个心安。结果,血常规的某个指标稍稍偏离了正常范围,自此,他就停不下来了,开始反复求证一个事实——自己没有血液病。

血常规查了四五次,全身B超做了不止一次,检视各个部位的淋巴结。他把报告拿给不同的专家看,都说没什么问题。走出诊室,焦虑似乎平息了,但不出几日又卷土重来。

小杨从高三起,就对自己的身体格外关注。最初的焦点在消化系统,后来对颈部的淋巴组织也起了疑心,每周有那么一两回,他要摸一摸男同学的颈部,对比一下是否不同。甚至有三四次,老师正讲着课,他径直跑出教室,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检查。

当时检查结果都没有异常,但小杨对患上胃癌的恐惧依然没有消解。母亲无奈带他去做全麻胃镜。结果一切正常,连浅表性胃炎都没有。

小杨后来分析,当时学业压力比较大,情绪管理也不太成功。他不信任一般常规的检验结果,只有“金标准的检查”才能让他打消疑惑,比如切掉一部分组织做活检,但这种要求在一个没有病症表现的患者身上,是不会被答应的。

小杨试图探寻这种思考方式的源头,童年时的他,生病的次数并不多,大病更是从未有过。但他总是认为自己“体弱”,小时候很矮很瘦,都念到初二了,还被人问是小学几年级。

他是早产儿,七个半月就出生了,体重不足4斤。家里人偶尔提及这段往事,也是无心之说,没曾想竟对当时听到了的小杨埋下了多多少少的隐忧。

大一那年,小杨的爷爷因淋巴瘤过世,此后几年间,又有数位亲人和朋友病逝。包括后来小杨的爸爸因为白血病去世,身边的亲人在这段时间内密集地离开,让小杨非常害怕,就怕疾病下一个找上的就是自己。

确诊为疑病症

疑病的第4年,第一次有医生明确提示小杨:“你或许该去精神科看看。”

大四开学前,他的疑病到达了极点。当时怀疑的是渐冻症,先是感觉小腿变细了,后来又察觉到肉跳。联想到渐冻症的症状之一是肌束震颤,恐惧瞬间袭来。

小杨数次陷入相似的境地,只是担忧的病种不尽相同,后来去精神卫生科就诊后,他被确诊为疑病症。

服药第一周,他发现好像肉跳的频率降低了,第二周,一些症状消失了。他愈发认可医生的诊断:“精神类药物是有效的,就验证了确实是这方面的问题。”

明明没病却无法释怀

无独有偶,来自杭州的43岁的孙先生(化名)近日被妻子拽着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的心理咨询门诊。

在经过心理测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心率变异分析(HRV)等检查筛查后,困扰孙先生半年之久的“肚子不舒服”被确诊为疾病焦虑障碍。

疾病焦虑障碍,俗称疑病症,主要是指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即使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也不能打消患者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疾病焦虑障碍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是具体的疾病,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健康问题,所以会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明确后,一般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后,应该去找专科医生来寻求答案,而不是自行检索网络信息。警惕“网络医生”误导,不可对号入座自行诊断疾病。


references:怀疑自己有病,小伙1个月挂39个号,这种“病”很多人都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896230505255647&wfr=spider&for=pc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