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学论文成“买卖”,好医生应如何评定?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3年10月21日    点击数:    5星

近年来,医学界出现“论文热”,无论是医院排行榜、各类科研课题的结题要求,还是评奖的标准,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都是必需的条件。为了赢得学术地位,同时获得科研经费,各级医院都把论文列为医生考核的“硬指标”。由此导致了愈演愈烈的期刊收费、论文买卖现象,甚至不少医生为发论文被骗,赔了银子又折职称。试问,这到底是谁之过?

急于评定职称,3名医生找枪手被骗1.4万

供职于重庆市某医院的医生李梅,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很快成为了医院的业务骨干。眼看要晋升职称了,但她的论文迟迟没有着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李梅做梦都想能够早点发文章。

今年3月的一天,自称是“中国学术期刊业务经理”的黄勇走进了李梅上班的医院并找上了她。黄勇从评职晋级的论文种类、论文代写到论文侃侃而谈。迫切需要发表论文的李梅很快便听得入了神。在对对方进行一番专业拷问后,她表示愿意花7000元钱让对方帮忙在两个专业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并当场支付了1000元定金,答应剩下的6000元钱在见到论文录用通知书后支付。

“请确定你的写作方向”,几天后,李梅收到了黄勇的信息。李梅觉得对方服务细致专业,内心颇为放心满意,便将自己的专业告诉了对方。过了2天,对方发来几个论文题目,让李梅确定。6月下旬的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李梅的电话响了,接听电话后才知道对方将电子版录用通知书发到了自己的邮箱。

欣喜若狂的李梅回到家急忙打开电脑,果然在邮箱里找到了对方发给自己的论文录用通知书。按照约定,李梅将余下的6000元钱打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上。

看到自己即将修成正果,觉得好事也不能忘了朋友的李梅便向两个同事介绍了这条捷径。看到李梅的论文录用通知书,莉莉和芳芳也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联系了黄勇,并先后分别向对方打款3500元。

接到录用通知后,平时不太喜欢上网的李梅,一有空总要打开电脑看看自己的“论文”发表没有。一直到7月初,她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约定的专业期刊上,而且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看到“论文”正文,有些坐不住的李梅便打电话询问黄勇。

一开始黄勇以版面挤或者业务太多接应不过来等理由搪塞,让她慢慢等。后来干脆将电话关机了,玩起了失踪。觉得事有蹊跷的李梅感觉被骗了,随即拨打了110报案。目前,黄勇因涉嫌诈骗已被依法逮捕。(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医学论文成“买卖”, 医生考核评价体系扭曲?

曾有一位老中医发出这样的感慨:以前,全国性的中医杂志只有一两家,发一篇中医论文非常难。很多老中医干了一辈子,也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那时,职称评定对科研指标的要求低。而今,门槛逐渐提高。有的医院规定,要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才有资格晋升高级技术职称。于是,“论文产业”应运而生。近些年,全国各地冒出一大批中医杂志,包括内、外、妇、儿、针灸、推拿、理疗等学科,林林总总,良莠不齐。其中,不少期刊是靠卖论文版面生存的。

愈演愈烈的期刊收费、论文买卖现象背后,是扭曲的医生考核评价体系。

“要不是为了评职称,病房工作那么忙,我哪肯浪费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发表那些对临床没太大意义的论文!”许多年轻医生表示写论文是被“逼上梁山”。在“以论文论英雄”的导向下,许多医生的兴趣和追求不再是全神贯注地看病,而是做课题、发文章。有些年轻医生为了发表SCI论文,花大量时间在实验室做那些他们并不熟悉的实验,甚至拼凑SCI论文。

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职务晋级,考核医生都需要条条框框。但是,以论文等显而易见的硬件“一刀切”,考核变简单了,却难以选出真正的好医生,因为临床医学的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的。这种考评体系会带来更大后患。

粗制滥造的论文数不胜数,有创新性的凤毛麟角。“论文指挥棒”不仅制造了大量学术泡沫,更导致剽窃造假之风盛行。如果在成千上万的医学论文网站中,点开若干文章看看,你会发现,千篇一律、内容空泛、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论文数不胜数。当学术期刊变成一些人评职称的工具时,许多论文已沦落为垃圾。

最典型的例子是“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两年前,中山大学两名学生调查发现,一篇关于“宫腔粘连”的医学论文,10多年来竟被16个医疗单位的25人进行了6轮抄袭,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医生达70多人。

令人忧心的是,医学论文剽窃造假不仅败坏学术风气,更有可能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灾难。

在上述“抄袭门”事件中,相隔10多年的两篇论文,一名医生除了把“刮宫术”改为“无痛人流”外,其他论述基本“换汤不换药”,只是酌量增减数据。两种不同的手术,居然得出相同结论,岂非可怕?如果医生照此操作,岂非误人性命!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攻克医学难题,最终还是病人受益。长久以来,医生晋升职称偏重论文与项目,临床综合能力占比欠缺。临床业务“水平”考核的权重是否应当增加?这种“重科研、轻临床”的职称评定,直接造成部分技术出色的医生可能因科研不足而无法晋升,而同时也会有少数高职称医生技术不够精湛。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且正视这一问题,尽快完善医生考核评价体系,并给患者带来真正的好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