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中年男子间断发热1个多月总不见好 追问病史才发现蛛丝马迹

来源:    时间:2023年10月18日    点击数:    5星

59岁男性,发热1个多月,伴双踝关节、右腕关节疼痛。自行服用中药、西药均效果不佳,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正常,考虑为“发热原因待查”,服用头孢呋辛后,患者仍有发热。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笔者医院。该患者反复发热为哪般?


【病情介绍】

患者,男,59岁,因“间断发热40余天,加重14天”于2014年6月24日收入院。患者4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发热,未测体温,伴畏寒,伴双踝关节、右腕关节疼痛,偶有头痛,为闷痛,可持续3~12小时不缓解,近2年来出现咳嗽、咳白痰,无咯血、头晕、黑蒙,无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无乏力、盗汗、肌肉酸痛、消瘦,无口干、眼干、口腔溃疡、脱发、光过敏等表现,自服中药无明显好转。此后,患者间断自觉发热,均于午后出现,每1~2天出现1次,无畏寒,余伴随症状同前,自服“头孢”、退烧药后,自觉体温恢复正常。14天前患者自觉发热,测体温38.9℃,自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降至正常,持续15小时未再出现发热。此后患者每天均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7.8~38.8℃,自服退烧药后,可持续10~20小时体温维持正常,伴随症状同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正常,考虑为“发热原因待查”,服用头孢呋辛4天后,患者仍有发热。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精神、睡眠可,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3kg。

既往史: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血压最高160/100mmHg,未规律服药。吸烟50余年,每天7~20支,未戒烟。饮酒10余年,每天3两。

【诊治经过】

入院后检查:T 37.5℃,P 96次/分,RR 20次/分,BP 140/90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无异常。双踝关节肿胀,有压痛,双下肢不肿。血气分析:pH 7.43、PaCO2 36.2mmHg、PaO2 64.8mmHg、SaO2 94.1%。化验结果回报:FPSA/TPSA 0.1、TPSA 7.06ng/ml、FPSA 0.68ng/ml,HbAlc 7.3%、Glu 6.1mmol/L,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凝血、术前常规检查、AFP、CA125、CA19-9、NSE、proGRP、SCC、CYFRA21-1、CEA、HLA-B27、CCP均为阴性。男性盆腔MR: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不除外,建议追查,左髋臼下方软组织轻度肿胀。腹部超声:肝多发囊肿,肝内实性结节—血管瘤可能,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右肾囊肿。胸部CT未见异常。化验结果回报:β2微球蛋白2.97mg/L,总补体58U/ml、免疫球蛋白E 184.8IU/ml,铁蛋白426ng/ml,肥达+外斐反应:伤寒菌体阴性(-)、伤寒鞭毛阴性(-)、副伤寒甲阴性(-)、副伤寒乙阴性(-)、布氏杆菌1∶32、变形杆菌阴性(-)。T-spot阴性。血培养回报:布氏杆菌某菌属100%。

患者以发热来诊,伴有游走性关节痛,铁蛋白轻度升高,布氏杆菌抗体1∶32,血液培养结果提示布氏杆菌某菌属100%,追问病史,患者1~2个月前接触牛羊粪便史,考虑患者布氏杆菌病诊断明确。

【最后诊断】

1. 布氏杆菌病。
2. 高血压2级高危。
3. 2型糖尿病。
4.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不除外。

【治疗和转归】

加用多西环素0.1g,每12小时1次,利福平0.75g,1次/日,患者体温明显好转,偶有低热,关节疼痛减轻。嘱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重要提示】

1. 中年男性,病程1个月余,发热,伴有游走性关节痛。
2. 铁蛋白轻度升高,布氏杆菌抗体1∶32,血液培养结果提示布氏杆菌某菌属100%。
3. 追问病史,患者1~2个月前接触牛羊粪便史,考虑患者布氏杆菌病诊断明确。

【讨论】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人群对布氏杆菌普遍易感。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个别患者可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氏杆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但可短至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人类布氏杆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

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睾丸炎等。热型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波状型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发热其增殖为2~3周,继以3~5天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循环起伏而呈波状型;多数患者仅有2~3个波,偶可多达10个以上。其他热型尚有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多汗是突出症状,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软弱。关节疼痛常使患者辗转呻吟和痛楚难忍,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主要为骶髂、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急性期可呈游走性。痛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无效。部分患者的关节有红肿。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后者可出现痉挛性疼痛。睾丸炎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次要症状有头痛、神经痛、肝脾大、淋巴结肿大等,皮疹较少见。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在急性期增速,慢性期亦偏高。细菌培养需时较长,4周后仍无生长方可放弃。骨髓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血液。急性期羊型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可达60%~80%。免疫学检查可协助诊断。治疗包括一般疗法及对症疗法及抗菌治疗。

【评述】

布氏杆菌病是牧区常见病,在城市地区相对较为少见。其有较为特征的热型,同时伴有关节痛、多汗、乏力等症状。但典型波状热较为少见。在发热待查的患者中,应该详细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本例患者在就诊初期问诊没有问出相应的牛羊接触史,因此围绕发热进行了很多鉴别诊断,包括很多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导致本病诊断的延误。因此,在非牧区,对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诊断治疗不困难,预后好。

(盖晓燕 沈宁)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 实用内科学. 第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王俊平,李润生. 不典型布氏杆菌病诊疗体会.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612-614.
3. 许英,贾金虎. 布氏杆菌病临床误诊2例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2015,20:949-950.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来源:《呼吸疑难少见病例解析》
作者:林江涛
页码:233-235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