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从土炕上给患者切肿瘤到智慧医疗 89岁医生坚守初心坚持工作

来源:    时间:2019年09月24日    点击数:    5星

新中国成立那年是她在医学院读书的第一年,此后,她经历并见证了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她就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终身医学专家张默道。

张默道,1930年5月出生,现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终身医学专家。她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从医60多年,专长于甲状腺、乳腺、胃肠道、肛肠及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世纪60年代,她在附属医院率先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等手术;她主刀的BI式胃大部切除术录像带被评为“卫生部教学示范教材”并在全国推广。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她曾荣获山东省、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在汽灯下,在课桌上,为病人做胃大部切除手术;就地取材用绣花针给病人缝合头皮;医院里只有一台X光机,还要供几个科室一起使用;手术室里只有三张手术台,没有空调,天热的时候只能用冰块降温……今年89岁的张默道已经从医66年,这些年她经历了医疗行业从缺医少药到电子化、高科技设备等应有尽有的智慧医疗时代,见证了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

父亲成了她的第一位老师

张默道1930年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张纪成是留美归来的医学博士,是我国医学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姐妹6人中有4个是外科医生,一个是内科医生。

父亲可以说是张默道的第一位老师。因为父亲是外科医生,张默道从小就经常看到他为抢救病人忘记吃饭、耽误睡觉。张默道说:“4岁的时候,我问过他,我说你天天这么辛苦,不累吗?父亲说,因为我是个医生,只要病人好了我就不累。这句话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当一名外科医生。”

绣花针给病人缝合头皮 土炕上给患者切肿瘤

张默道年轻时,中国整体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上世纪60年代,张默道曾经先后十四次下乡,参加巡回医疗。每回下乡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下乡期间不只是给病人看病,割麦子、砸石头、修沟渠这些苦、脏、累的活儿她都干过。

乡下医疗缺医少药,没有医疗器械的状况很常见,张默道却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一次我下乡的时候,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头磕在了磨盘上,流了不少血。那会儿没什么医疗设备,我用绣花针给老人缝合裂伤的头皮。”张默道说,还有一次,一名农民尾椎骨长了一个像大尾巴似的肿瘤,因为害羞拒绝到医院做手术。为挽救他的性命,她在病人家的土炕上为他做了局部肿瘤切除术。“那个时候都是就地取材。”张默道说,还有一次,土枪走火,在一名农民的肚子上留下了60多个弹孔,没有无影灯,她就在汽灯下为他做手术,缝合肠子上的弹孔,一共缝了200余针。

从“B超手”、“CT手”到智慧医疗

在张默道工作之初,没有太多医疗设备辅助,医院里只有一台X光机,还要供几个科室一起使用。张默道说,她总结出了“望、扪、扣、听”的检查法。这样的医疗条件也练就了张默道的“B超手”、“CT手”。她的双手堪比机器,哪里有状况,一摸便知道。

现在张默道主要看的是乳腺和肠道疾病患者。患者乳腺有肿块、增生,她一摸就能摸出来。有实在不放心的、愿意做CT的,再让病人去做CT,但是照出来的结果都和她用手摸的一样。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现在的青大附院已经实现多项5G远程高难度问诊手术。世界首例5G超远程自主原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国内领先的5G远程超声等多项5G智慧医院项目在青大附院落地。未来,医院将使用5G网络,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

退而不休 坚守初心坚持工作

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的张默道“退而不休”,一直在门诊坐诊,众多患者慕名找她看病。医治了无数的病人,张默道自己的身体也经历过两次癌症的打击。面对癌症的威胁,她把给患者做手术摆在抢救自己生命的前面。张默道在一线默默工作了60余年,89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坐诊,为患者解除痛苦。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不能马马虎虎。”这是她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

“我是个医生,我只会看病,所以特别珍惜时光。我也知道今后的日子不多了,在最后的日子里,我就想做自己这辈子最喜欢也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病。”张默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医生的天职阐释得淋漓尽致。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纬达客服邮箱:univadiscnhelpdesk@merck.com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