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新冠“乙类乙管” 医院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点击数:    5星

2022年12月26日深夜,发生了可以载入历史的一刻:卫健委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解除对之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实施“乙类乙管”。

其实,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在实操层面,各地已经在陆续实施“乙类乙管”,此次也只是正式官宣。新冠危害级别降低,可医院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乙类乙管” 变化了什么?

总的来看,甲类传染病与乙类传染病有诸多不同。

首先,甲类传染病行政级别最高,管理的主要特点为“强制”,强制管理、强制隔离、强制卫生检疫等。

其次,甲类传染病应对,不仅是卫生系统的事情,可以调动和召集其他行政部门协同配合,如新冠疫情期间的联防联控机制。

再其次,就是个人就医谁来负担有区别。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个人不用负担医疗花费,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剩余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全额补助。乙类管理,需要个人负担一部分费用。

此外,上报时限有不同。“乙类甲管”传染病,报告单位和疫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乙类乙管”传染病,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最后,“乙类乙管”也是在告诉大家,此种传染病已经相对温和,且人类对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对的经验,不必再像过去一样步步惊心。

敞开关闭许久的国门 国外毒株传入是否会引发新流行?

《总体方案》中,对中外来华人员出入境政策的调整,进一步传递出入境放开和回归正常的信号。

从航班上来说,《总体方案》取消了施行近三年的航班数量管控。比如,取消客座率限制和“五个一”政策(一家航空公司、一个国家、一条航线、一个星期、只能飞一班航班)。可以预见,国际航班数量将会增加,取消的国际航线也会慢慢恢复。不管是回国,还是出国,人们的选择都会变得更多、更自由。

除此之外,《总体方案》也取消了入境健康码申报、入境后核酸检测和自费集中隔离等。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三年前“0+0”的时代,回来了。

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但是现在一些国家出现了BQ.1和XBB等优势毒株。有公众担忧:出入境放开是否会对国内大规模感染的叠加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认为,“到1月上旬,国内可能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人感染新冠病毒了,因此出入境放不放开,对整个疫情的暴发,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预防BQ.1和XBB,其实是和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样,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

如何迎战重症高峰?

新冠实施“乙类乙管”,医院受到的最大冲击才刚刚开始。

“新十条”后,不少医院已受到了感染潮冲击。大城市的医院、社区,医护人员纷纷阳了,即便带病上岗,应对数量激增的发热患者,仍是捉襟见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缺药是普遍现象。

但是,感染高峰之后,真正的暴风雨才来临,那就是重症高峰。迎战重症高峰,各医疗机构需要从床位数、医护人员、储备药物三方面准备。

床位数,特别是ICU床位数,是应对重症高峰的关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中提到:对于定点医院,重症床位和可转换重症床位要达到总床位数的20%;对于三级医院,要通过建设可转换重症监护单元,确保需要时24小时内重症监护资源增加一倍。

12月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焦雅辉提供了最新重症资源数据:截至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每10万人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数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床位10.48万张。

焦雅辉表示:“全国重症床位资源总体来看是充足的。当然,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

床位扩容后,医护团队也需做相应的扩容。此前焦雅辉表示,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17.77万人。

所有这些扩容和改造工作,焦雅辉表示,要求各地务必在12月底之前完成。

比起硬件的扩容,医护的扩容恐怕更为棘手。如今专科越分越细,很多医护并没有传染病重症患者救治的经验,短期内很难培养出一支成熟的重症队伍。有医院在网络上开展起了重症患者救治培训,让大家临阵磨枪。可医护们依旧忧心忡忡:“毫不相干的科室都在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完全不考虑会不会治。比起自己倒在医院,更担心因为治疗不当,导致病人倒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科主任王广发建议,要把医院里的重症救治队伍整合起来,以ICU的班底为骨干,吸纳一些有危重症救治经验的医生、护士加入,混合编队,达到每个小组中至少有一个高水平重症救治能力的人员,可以指导其他医生开展抢救工作。这种方式还是行之有效的,过去在SARS时期,以及新冠这三年来,各地都已经积累了救治经验。

在药物储备方面,《总体方案》要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对症治疗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准备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

据了解,药物储备紧张各地普遍存在,尤其在乡镇和农村,由于物流、配货不足等原因,“下了订单也到不了货”的情况至今仍存在。药在哪里,何时能送到,跨年之际,需要尽快解决。

总之,这是一场硬仗,是医院的至暗时刻。尽管医护平时会有一些抱怨,可在关键的时刻,医护们的表现,就像一位院长所说:“越是至暗时刻,越熠熠发光。”


references:三年疫情长跑终到“乙类乙管”:一段历史正式落幕
https://mp.weixin.qq.com/s/OMxne0PzjXLjSYArqIsWsA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