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59岁女性胰腺占位11年余 近期先后出现四肢瘙痒、腹胀、乏力

来源:    时间:2023年12月25日    点击数:    5星

59岁女性,11年前体检行B超检查时发现胰腺占位,PET/CT检查未见异常。2月前出现四肢瘙痒,皮肤斑片状脱色,乏力,口唇、舌、眼角发炎,伴心悸、焦虑、健忘。当地医院CT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后就诊于北京市协和医院,检查后考虑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静脉瘤栓可能性大,该院建议进一步行穿刺以明确诊断,家属未同意。6天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腹胀、腹泻、乏力、尿少,如何诊治?


(1)病情介绍:

基本信息:
女,59岁。

主诉:
胰腺占位11年余。

现病史:
11年前体检行B超检查时发现胰腺占位,PET/CT检查未见异常。2月前出现四肢瘙痒,皮肤斑片状脱色,乏力,口唇、舌、眼角发炎,伴心悸、焦虑、健忘。后就诊于当地医院,CT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建议结合临床;门脉及其分支栓子形成,门脉海绵样变性;肝顶小囊肿,肝右叶异常灌注可能;结肠壁稍厚、水肿,建议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腹盆腔积液。胃泌素17:77.2408ng/L、胃蛋白酶原Ⅰ:234.6180μg/L、胃蛋白酶原Ⅱ:9.3581μg/L。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及对症处理,诉腹泻缓解。后就诊于北京市协和医院,CT:胰腺多发占位,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门静脉多发瘤栓。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胰体部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灶,考虑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走行区域多发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灶,静脉瘤栓可能性大。该院建议进一步行穿刺以明确诊断。家属未同意。后行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20mg im。6天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腹胀、腹泻、乏力、尿少。

特殊合并症与家族史:
无。

体检阳性体征与重要阴性体征:
无。

重要辅助检查与影像检查结果:

2016-06-11 CT:
胰腺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门静脉多发瘤栓,门脉高压并侧支循环形成。肝右后叶囊肿。腹膜后及肠系膜小淋巴结。腹盆腔积液。左肺上叶舌段慢性炎症。双侧胸腔积液(图1)。

图1

2016-06-12实验室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7.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6.68ng/ml。胰岛素测定(空腹)4.5U/ml,胰岛素测定(30分)3.7U/ml,胰岛素测定(60分)3.6U/ml,胰岛素测定(120分)5.8U/ml,胰岛素测定(180分)6.1U/ml。胰高血糖素0分273.25pg/ml,胰高血糖素30分227.12pg/ml,胰高血糖素1小时191.40pg/ml,胰高血糖素2小时183.03pg/ml,胰高血糖素3小时149.50pg/ml。

诊断: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x。

(2)MDT讨论:

讨论目的:明确该患者能否手术治疗以及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
讨论时间:2016-06-07
参与科室:内分泌科,肿瘤内科,病理科,胃肠外科,放射科,核医学科。

讨论意见:

内分泌科:
患者为老年女性,病史11年,胰高血糖素及胃泌素高、血钾低、肝功能异常、贫血、消瘦,胰体部生长抑素高表达,病灶定位清楚。定性考虑:①胰高血糖素瘤?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临床上极为罕见的胰岛A细胞肿瘤,以坏死性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口炎、体重减轻、血糖升高、糖尿、贫血等为主要表现。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易被误诊,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手术切除为有效治疗手段。本例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1000ng/L,有皮肤表现,血糖高、贫血、消瘦等症状与胰高血糖素瘤相符合,需要穿刺病理检查确诊。②胃泌素瘤?胃泌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症状为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及血清胃泌素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为主,一般没有皮肤表现。抑酸剂可缓解症状,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胃泌素瘤诊断较高。③混合性瘤?上诉两者症状兼具。患者肝功能异常,不建议口服格列本脲控制血糖,建议换用胰岛素。

放射科:
经阅片,该患者门静脉多发瘤栓,血供丰富,侧支循环形成,肝门脉处穿刺风险较大。胰腺肿块大,建议直接行CT引导下胰腺占位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核医学科: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示胰体部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灶,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多发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病灶,提示与胰腺肿瘤有关的瘤栓。

胃肠外科:
早期诊断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外科手术是目前本病的首选方法。但该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多发转移,无手术指征。以明确病理诊断,内科治疗为主。

肿瘤科: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依据激素的分泌状态和患者的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的功能性pNENs有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罕见功能性pNENs包括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激素瘤等。本例患者自发现胰腺占位到现在病史长达11年,胃多发息肉溃疡,腹泻,抑酸药物治疗有效,有口角炎、皮肤瘙痒等皮肤表现,血糖高、贫血、消瘦等症状;结合CT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检查,支持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结合血浆胰高血糖素﹥1000ng/L,胰高血糖素瘤可能性大,但不能除外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瘤的可能。建议患者行CT引导下或超声内镜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后期可先用长效生长抑素控制症状,明确病理后根据病理结果行靶向药物治疗或化疗。

讨论结论:
此例患者肿瘤生长缓慢病史长达11年,早期症状不明显,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生长抑素受体扫描基本确诊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但缺乏病理支持。经我们全院多学科会诊,结合各教授意见,无手术指征,建议尽快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性质。

执行情况:
病理(2016-06-30):(胰腺穿刺活检)小圆细胞肿瘤,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神经内分泌瘤,G2(图2)。免疫组化:AE1/AE3(+),CgA(弱+),Syn(+),CD56(+),PR(部分+),β-catenin(膜+),Vimentin(−),CD117(±),Ki-67(约3%+)。补充报告:免疫组化:Glucagon(−),Insulin(点灶+)。2016-7-14、2016-8-10应用“奥曲肽微球针30mg肌内注射”。

图2-A

图2-B

治疗结局:
现患者疗效评价为SD(图3)。

图3

(3)病例点评:

影像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ET/CT中心,于丽娟):
平扫CT胰腺见等密度影,门静脉主干和分支增粗,增强CT病灶明显强化,其内见无强化区;门静脉主干和分支内多发充盈缺损,核医学生长抑素显像,胰腺和门静脉内病灶均呈阳性表现;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门静脉内瘤栓形成;另外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影,考虑为淋巴结转移可能。治疗后CT病灶缩小,说明治疗有效。

病理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李忠武):
本病例为女性患者,胰腺病变时间较长,因而考虑低度恶性肿瘤可能。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PT)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是首先考虑的诊断。但SPPT多见于年轻女性,病变多单发,多灶病例极罕见。本病例多发,有口角炎、皮肤瘙痒,血糖高、贫血、消瘦等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而且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均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此种状况,病理诊断尤为关键,本病例上皮标记物AE1/AE3(+),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弱+),Syn(+),CD56(+),支持神经内分泌肿瘤;Ki-67(约3%+),级别为G2;β-catenin(膜+),而SPPT病例β-catenin特征性核+,可与之鉴别。

内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陆明):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有大约20%患者伴有功能性症状。对于这部分患者,治疗上需要兼顾症状控制和肿瘤控制两方面。在病理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生长抑素(短效和长效结合)快速控制症状。如果肿瘤负荷不大,即可以长期维持。对于本例患者肿瘤负荷相对较大,可以考虑在生长抑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疗。尤其是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卡培他滨联合替莫唑胺等方案具有确切的疗效。通过化疗肿瘤负荷降低后,激素分泌会明显降低,功能性症状也会减轻。此外,后期PRRT治疗也可以考虑。

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外科,楼文晖):
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顺序和组合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对本例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治疗的首要考虑应是控制激素过量分泌的症状,其次是控制肿瘤;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先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是合理的。对本例患者,在体力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化疗。因为尽管是G2,但患者的肿瘤负荷较大,化疗有可能快速降低肿瘤负荷,同时也有助于控制激素相关症状。

病例提供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宋丽杰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来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经典病例集》
作者:沈琳 叶颖江
页码:217-220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