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卫生部长批评大医院盲目扩张获网友支持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点击数:    5星

    11月16日消息 - 网上舆情要览:卫生部长陈竺近日指出大医院盲目扩张加剧看病难引网友热议,网友普遍对此观点表示赞同,还有一些网友认为,目前大医院普遍人满为患,“不适度扩张还是不行”,当务之急是研究出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大医院走出“疯狂扩张”悖论。

    新闻背景:

    在11月11日召开的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资源向城市大医院集中,导致医药费用不断增长,最终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增加了运营成本,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削弱了基层医疗服务卫生体系。

    网言网语:

    网友:扩张越大,医疗资源更集中,医疗收费更高,医护人员优越感越强,对病患越冷血,所有病患都被逼朝一个日的地奔,交通更涌堵,病患更疲累。

    网友:盲目扩张只是一个方面,一些制度的混乱加上职业道德的缺失,使得他们只顾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地搜刮民财,而把救死扶伤置于其次、脑后、不顾。

    网友:这回部长说到点子上了!!县级医院应当配备相当数量的有较高水平的医生、要适当配备先进的医疗器械!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网友:大医院不扩张不行啊,现在去大医院看病多难。

    媒体论道:

    大医院缘何热衷“摊大饼”

     最近,很多大型公立医院都在跑马圈地盖大楼、买设备,掀起了新一轮扩张潮。据了解,建设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自我创收,很多医院为此负债累累。

     公立医院为什么热衷于“摊大饼”?说到底,还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是靠自我创收谋生。目前,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条:一是劳务技术收费,二是检查化验收费,三是药品和耗材加成。所以,医院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在利益的驱动下,医院很难抑制住扩张的冲动。

    医疗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具有无限趋高性。一般来说,在事关生命健康的问题上,绝大多数人不会优先考虑金钱,而是不惜一切代价治好病。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谁都希望看到最好的专家、得到最好的治疗、用上最好的设备。而大医院正是利用其垄断优势,获得源源不断的病人。同时,大医院为了保持其领先地位,竞相开展“军备竞赛”。例如,短短十年间,很多大医院就淘汰了16排CT乃至64排CT,代之以全球最先进的320排CT。这些高精尖设备的过度使用,导致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可见,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的债务最终还是要靠患者来还。

    行政管理规律下的公立医院,往往容易产生“制造需求”的扩张冲动,由于行政管理下的财政划拨更青睐于大中公立医院,因此“越大越好”就成为公立医院普遍的利益诉求,不仅规模要大、医生数量要多、开设门诊科目更要齐全,甚至出现了本不具备相关条件,却因为市场需求旺盛而硬性上马某个门诊科目、或者干脆将门诊科目以承包形式与民营资本合作的现象。

    大医院盲目扩张隐患多多

    绑架公众利益

    大医院如此疯狂扩张带来的一个结果只能是,公共利益被绑架。民众必须为这种庞大的建设工程所埋单,看病费用因此而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也正如卫生部长坦承的那样:公立医院采取单纯规模扩张的简单外延式发展模式,特别是不符合功能定位的盲目发展,这种盲目发展会造成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削弱了基层医疗服务卫生体系。想想,医疗资源再继续人为地向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机构却无人问津,这种冷热不均之下,合理的就医秩序如何有可能建立?看病怎能不难不贵?(长江日报/吴帅)

    加剧看病贵

    许多医院的大型设备,基本上都是价格昂贵的“洋货”。“豪华”不仅体现为设备的昂贵,还反映在数量的惊人。有报道披露,仅仅北京一个城市拥有的CT数量,就比一个英国还多。超出实际需求购置医疗设备,兴建大楼,必然导致资源的闲置。据调查数据显示,以CT和核磁共振利用率为例,我国仅为38%和43%,仅此一项浪费就多达50亿至60亿元。某地一家医院十几层的大楼,竣工使用有两年,但一直有一半闲着,这样的情形也非个别。

    医院追求扩张,理由是扩大规模可以降低成本。但脱离了实际,扩张的规模成了摆设,遑论什么效益?而要是盖大楼添设备的钱是借贷而来,弄不好就有债务风险。至于内部管理,本来就是许多医院的老毛病,如果老毛病没治好,外延扩张之后又增加了管理难度,必然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在这种背景下,医院势必会将负担转嫁到患者身上,从而使看病贵进一步加剧。

    负债累累

    有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公立医院现在都处于负债亏损经营状态,越是大医院,可能负债负得越厉害。一样是亏损,但亏损的境界却大有不同。有的医院,的确是真亏损,资不抵债。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底子弱,经营不善,医院缺乏人才,硬件陈旧,毫无竞争力。由于缺少病源,医护人员待遇福利很差,哀怨声一片。但对三级以上的大医院而言,虽然背负着天价债务。但他们却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将医疗新大楼层层建起,硬件设施向星级酒店靠齐。大型医疗设备及高端医疗人才陆续引进,一些医院的硬件已经媲美甚至超过世界一流医疗机构。这依然是建立在,大医院有源源不断的病源,有很强的赢利能力,并且有很强的综合发展实力基础上。

    不利于医改

    城市医院盲目扩容也不利于医改。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而卫生资源的80%却集中在城市,这个分配本不合理,如果大医院再无序扩大,就增大了分配不合理。从公立医院改革历程来看,应该是按照医疗机构的区域规划、设定规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增加了119个医院,但乡镇卫生院却不但未按拟定目标增加,反而减少了40个。

    陈部长讲话能止住大医院盲目扩张风吗?

    卫生部陈竺部长能够明确指出大医院盲目扩张加剧看病难,让我很欣慰,说明卫生系统的上层领导能够认识到目前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医院扩张的问题实质。但是部长的提醒能否止住这股扩张风,仍是让我十分担忧的。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大医院在进行扩张的时候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盲目的,而总是能够找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基本在立项的时候都会明确的写出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难题,也几乎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近日,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新的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很多医院为了能够晋升到更高层级的医院,为了能够达到三甲或二甲的等级标准,也纷纷加入到了扩张的行列,有的买地盖楼,有的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有的进行业内强强联合。一个城市的卫生资源该如何合理的配置是新医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一座城市究竟该设置几家三甲医院,几家二甲医院,政府部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在公立医院进行改革的前夕,这些医院抓紧晋级步伐,实际上有规避医疗改革风险的想法,很多医院的领导认为,医院的级别越高,今后在医疗改革中所受的影响才会越小。

    医院的任何扩张都是需要成本的,在目前国家对卫生系统的投入继续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扩张的成本肯定还是要加在患者身上的,那些为了晋级三甲医院而购买的大型医疗设备也是需要成本的,没有一家医院会把这些设备买回来当做摆设,这些设备的使用肯定就会存在对患者的过度检查。

    所以大医院的盲目扩张不但会加剧百姓看病难,也会加重百姓看病贵。(网友医生经纪人)

    悖论何解?

    反对大医院盲目扩张的方针不难理解。实践证明,目前的大医院外延式扩张不一定就能够导致看病不贵,这就如同房子盖得再多,房价也降不下来一样,属于“中国式市场悖论”。大医院盲目扩张导致土地、房屋、设备、人力、决策等运营成本大幅增加,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得由患者埋单。同时,单纯依靠大医院发挥品牌效应而大肆扩张,将削弱基层医疗服务卫生体系,等于引导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大医院集中,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陈竺称近期的改革思路之一是,在农村优先发展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延伸,做到“大病不出县”。在城市,强化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做到“小病不出社区”,以此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思路够清晰,换句话说就是:大医院不能盲目扩张,但鼓励中小医院扩张,以达到医疗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实,扩展中小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的工程已经起步了较长时间,我家附近就有社区诊所,以及乡镇医院、民营医院等,按理说一般的小病没必要到大医院扎堆,但许多市民,包括我的家人仍然迷信大医院。我女儿感冒,我想带她到最近的乡医院,家人却说我脑子进水。前些日子家里有老人需要灌肠,带他到附近的医院,老头一听说是民营医院,便死活要转到公立大医院。在那个大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就花去两万多元,比民营医院的花费贵多了,而且依然拥挤不堪。我的直觉是:看来在一定时期内,大医院不适度扩张还是不行。

    这又产生了新的悖论:大医院不能盲目扩张有道理,患者“扩张”到大医院也有道理。但是,要找到新的思路,走出“悖论”还是可能的。前面所谓越扩张越“拿俏”的“中国式市场悖论”是建立在全面市场化上的必然逻辑,却不是新医改政策所强调的摈弃过度市场化路线回归公益本性的必然结果。在古巴、朝鲜及欧洲“福利国家”,公立大医院完全是公益性质的,看病基本不要钱。这样的公立医院扩张是国民之福,再怎么“盲目扩张”都不可能将成本直接转移到患者身上,更不可能扩出“中国式市场悖论”。

    当然,无论是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福利国家”都在转型,不计成本地养懒人、养病人的制度我们也玩过,如今不能完全走回头路。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总是可以做到的。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不过是是回归其本性。保持公益本性的适当扩张,不能叫盲目扩张。而公立医院如果不回归公益本性,即使不扩张,它也在“盲目乱性”讨人厌。

    据财政部消息,今年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70899.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536.02亿元,增长21.5%。而前3季我国GDP增10.6%,财政收入增速超GDP近一倍(同日《新京报》)。社会各界都盼望着拿可观的财政收入搞点公益事业,等于给全国人民发红包。不知是否有计划拿一部分财政收入扩张各级公立医院?

    对许多医院来说,当务之急不是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扩容,而是把管理搞上去。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精打细算,能省则省,依靠科学管理降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从而惠泽百姓。这样的“做优”,比之于粗放的“做大”,才符合我们的国情。当然,这不能只靠医院的自觉,而更需要政府对医院配置和设置上进行干预,通过控制审批数量和规模,来控制资源过度集中、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