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妇产>>正文内容
妇产

未婚女痛经3年 子宫附件左侧有一包块

来源:    时间:2021年07月07日    点击数:    5星

27岁未婚女,因痛经3年,进行性加重、发现左侧附件包块1年就医,如何诊治?

病历摘要

患者丁××,27岁,未婚。因痛经3年,进行性加重、发现左侧附件包块1年于2015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

现病史

14岁初潮,4~5天/30天,平素月经规律,3年前出现经期腹痛,并进行性加重,近1年每次月经需服用布洛芬,曾体检B超发现左侧附件小囊肿(大小不详)未处理。今年1月来我院复查,未婚有性生活,工具避孕。

既往史:无其他病史。

家族史:父母健在,无家族遗传病史。

个人史:生于湖北武汉,大学毕业,26岁到深圳工作。

月经生育史:14岁初潮,4~5天/30天,平素月经规律,痛经3年,进行性加重1年,G0P0。

婚姻史:未婚。LMP:2014年12月20日。

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肛诊: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子宫后壁未扪及触痛结节。左侧附件可及一直径约4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囊性,无压痛,右附件增厚,无触痛。

辅助检查

1.白带常规正常;血CA125 60.4U/ml,CEA、AFP均正常。
2.B超提示子宫后位,大小53mm×50mm×40mm,轮廓清,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子宫内膜厚6mm,左侧卵巢见一42mm×30mm囊肿,囊内均见细小絮状光点,右侧卵巢见28mm×24mm囊肿,囊内见细小絮状光点,B超提示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

门诊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诊治经过

患者尚未结婚,要求保守治疗,予口服短效避孕药及桂枝茯苓等中成药治疗,鼓励患者尽快结婚生子,每3~6月门诊复查。

最后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
2.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问题与思考

(一)该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思路

该病例有如下特点:27岁女性,未婚,有性生活。该类患者为生育年龄妇女,1年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伴附件包块,B超双附件见2~4cm大小囊肿,囊内均见细小絮状光点,妇科检查包块活动,无触痛,三合诊子宫后壁未扪及触痛结节,血CA125 60.4U/ml,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可能性大,确诊需术后病理。患者要求药物治疗,拒绝手术,因有避孕需求,给口服避孕药及软坚散结的中成药治疗,定期复查,治疗目的是缓解痛经,延缓病情进展,尽早生育。

(二)如果短时间不能结婚或生育,此类患者该如何处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不孕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C)为常见的盆腔内异症类型,约占17%~44%,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是年轻女性就诊的常见原因。卵巢囊肿剔除术是卵巢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剔除的卵巢巧克力囊肿中,85%带有正常的卵巢皮质组织,常因各级卵泡丢失导致卵巢储备下降。抗苗勒管激素(anti-Mutillerian hormone,AMH)是评估卵巢储备灵敏而稳定的标志物,有学者研究在卵巢囊肿剔除术后3个月,AMH即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越大,术后AMH的下降幅度越大,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风险增加。92%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剔除术后卵巢储备受损,而在其他卵巢囊肿的剔除手术中,卵巢储备受损的风险相对较低,故未生育的年轻女性宜选择药物治疗。最近Cochrane文献分析表明,短效口服避孕药预处理3~6个月的效果与GnRHa相仿,但不良反应较少,花费较低,可以选择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但异位的子宫内膜具有侵袭、转移等恶性潜能,长期存在有破坏卵巢皮质并有恶变的可能,故应充分告知此类患者其风险,选择药物治疗只是权宜之计,应定期门诊复查,尽快结婚生子,如未避孕半年未孕,则建议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明确诊断,手术同时了解输卵管情况,改善盆腔内环境提高受孕机会。

(三)此类患者是否有恶变可能,如何防止其恶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发生恶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绝经后妇女,尤其是年龄>50岁者;8年以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或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者;应用达那唑治疗者;月经初潮早、周期短、绝经晚、孕产次低者;长期接触二英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若出现以下临床状况应高度怀疑恶变: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10cm;②异位囊肿包块短时间内明显增大或自发破裂;③盆腔疼痛性质、节律改变;④绝经后新发异位囊肿;⑤治疗后短期复发;⑥彩色超声检查囊肿内有实质性或乳头状结构,病灶内血流丰富;⑦CA125水平异常升高,一般认为>200kU/L;⑧盆腔磁共振成像显示,T1加权像中强化的囊壁结节及T2加权像中肿块阴影消失,提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恶变。近年来,有关EM恶变的报道逐渐增多,发生率约0.7%~2.5%。尽管卵巢EM恶变的发生率不是很高,一旦恶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生于卵巢者称为EM相关性卵巢癌,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卵巢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而来的卵巢癌往往出现痛经加重,月经改变等症状就诊,能早期发现,分期相对早、分化程度高、患者年轻,生存率通常略高,早期诊断就显得异常重要,应予以足够重视,结合B超、MRI等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是否存在恶变,不能排除恶变者则尽早手术。

总结与指导

异位子宫内膜最易侵犯卵巢,约80%累及一侧卵巢,50%累及双侧卵巢,是年轻女性附件包块的常见原因,对病程短,包块小于5cm,未婚育的女性可选择口服避孕药治疗,患者就诊时要告知此病对生育的影响,指导患者做出合理计划尽早婚育,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许多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卵巢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在临床上要时刻警惕其潜在的恶变,把预防放在首位,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来源:《妇科内分泌疾病疑难病例荟萃》
作者:汤惠茹 姚吉龙
页码:88-89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