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监测血小板功能或是在做无用功?

来源:    时间:2014年06月27日    点击数:    5星

2014年5月,发表在《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血小板功能测试是否需能改善接受冠脉支架治疗的患者结局。但结果显示,通过血小板功能测试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并不能减少缺血事件复发。

背景:在对药物洗脱支架常规抗血小板治疗vs监测指导策略和支架植入1年后中断治疗vs继续治疗的双随机评估研究中(ARCTIC研究)中,血小板功能测试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并不能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结局。当了围手术期事件被排除后,出院后二级预防阶段的结果是否不同仍未明确。

方法和结果:在ARCTIC试验中,2440例患者在冠脉支架置入前随机分配至以下两组:血小板功能监测组,并对未达到抗血小板治疗最佳应答者调整药物(VerifyNow P2Y12/阿司匹林即时检验);传统策略治疗组,未监测血小板功能,不调整药物或改变药物剂量。此研究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析,从出院开始,评估患者的主要终点为1年内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卒中或紧急血运重建。出院后,监测组和传统组分别有8.6%和7.9%的患者出现主要终点事件(HR 1.105;95% CI [0.835~1.461],P=0.48);同时,两组支架内血栓和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4.5%(P=0.99)。两组心肌梗死、卒中等缺血终点事件无区别。监测组和传统组主要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和2.8%(P=0.11),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3.4%(P=0.10)。

结论:对于接受冠脉支架治疗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测试检测血小板高反应性并进一步调整用药不能减少缺血事件复发。治疗期间血小板的高反应性不是PCI后需要二级预防干预的危险因素。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