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治疗心衰患者:基于生物标记物指导 vs基于指南指导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03年09月18日    点击数:    5星

2018年1月,发表于《J Am Coll Cardiol》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减少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与住院率,基于生物标记物指导与基于指南指导的治疗,哪个效果更好。

背景:心衰指南推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s),β-受体阻断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MRAs)的剂量增加至随机临床试验使用的剂量,但这些推荐剂量常常达不到。或许,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增加剂量。

目的:本研究试图建立血液生物标记物对决定哪些患者应该或不应该增加剂量的作用。

方法:从3个理论治疗方案对比来自BIOSTAT-CHF(慢性心衰调整治疗的BIOlogy研究)的2516名心衰加剧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案A,所有患者增加剂量至推荐剂量>50%;方案B,根据生物标记物指导的治疗筛选模型增加剂量;方案C,没有患者增加剂量至推荐剂量的>50%。本研究开展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使用161个与治疗有相互作用的生物标记物,加权适应症治疗偏倚,以估计3个方案24个月时预期的死亡数量或心衰住院数量。

结果:在1802名可获得生物标记物的患者中,ACE抑制剂/ARB剂量增加方案A、B和C的估计死亡或住院率分别是16%、16%和26%。β-受体阻断剂和MRA剂量增加方案A、B和C的相似比率分别是23%、19%和24%和12%、11%和24%。如果在所有患者中能成功增加剂量,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断剂和MRA疗法估计在24个月时分别能预防9.8、1.3和12.3个事件/100名治疗的患者。如果根据生物标记物指导的治疗筛选模型做剂量增加治疗决策,相似数量分别是9.9、4.7和13.1。

结论:同所有患者成功增加剂量的假设方案相比,根据生物标记物值增加剂量的心衰患者可能具有更少的死亡或住院数。

 

英文链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389354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