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R-CHOP作为新确诊晚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怎么样?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8年12月12日    点击数:    5星

2018年11月,日本学者发表在《Lancet Haematol》的JCOG0203试验的10年随访分析,考察了新诊断为晚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R-CHOP后的结局。

背景:未经治的晚期滤泡性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是利妥昔单抗+化疗。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转化的发生率仅在异质性治疗人群中进行过报道,这些研究罕见具有长期随访。此外,未经高剂量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后二次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大部分未知。本研究旨在JCOG0203试验的10年随访分析中,评估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二次恶性肿瘤发生率和组织学转化率。

方法:在2~3期随机JCOG0203试验中,来自于日本44个医疗中心的既往未经治的III或IV期惰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1~3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采用最小化方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6周期每三周一次的R-CHOP(第1天静脉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3天环磷酰胺750mg/m2、多柔比星50mg/m2、长春新碱1.4mg/m2[上限为2.0mg],第3~7天口服泼尼松100mg每天一次;R-CHOP-21),或每两周一次R-CHOP(每天强制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给药共6天,开始于第8天;R-CHOP-14)的组中,两组都不进行利妥昔单抗维持。年龄、大包块(CT显示淋巴结或淋巴结外质量直径≥10cm)等作为基线调整。研究者纳入患者,使用在日本临床肿瘤学组数据中心集中进行的计算机辅助随机化分组序号进行试验分组,研究者对分组不干预。干预对患者或调查者不设盲。最后一例患者入组后10年收集数据。研究第三阶段的首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第二阶段的首要终点为实现完全应答的患者比例。招募患者4.5年,注册登记停止后的3年开始随访。在2017年2月28日的截止点更新数据。预先设定了意向治疗分析(即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二次恶性肿瘤发生率),最后一例患者入组后10年时进行该分析。组织学转化率的额外分析在试验后的15年时界定,即2017年5月8日,采用补充分析计划,在最后一例患者入组后10年时进行评估。现在随访仍在进行。试验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编号NCT00147121。

结果:2002年9月1日~2007年2月28日,纳入了300名患者,R-CHOP-21组149人(50%),R-CHOP-14组151人(50%)。评估了入组标准后,排除R-CHOP-21组的1例患者。两组10年无进展生存率无差异(R-CHOP-21组为33%(95% CI,25~41),R-CHOP-14组为39%(31~47);风险比[HR],0.89;95% CI,0.67~1.17)。248例1~3a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8年和10年时的PFS分别为39%(33~45)和36%(30~42)。入组后5年时,累积组织学转化率为3.2%(95% CI,1.5~6.0),8年为8.5%(5.4~12.4),10年为9.3%(6.1~13.4)。10年时,二次恶性肿瘤的累计发生率为8.1%(5.1~12.0),血液系统二次恶性肿瘤累计发生率为2.9%(1.3~5.5)。

结论:R-CHOP是新诊断为晚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一种可行的一线治疗选择。当医生为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选择一线治疗方案时,应该谨防长期随访时免疫化疗引起的二次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造成的严重并发症,二者均可造成死亡。

英文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0389034

(选题审校:谈志远 编辑:王淳)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