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精神>>正文内容
精神

精神分裂症:第二代vs传统长效抗精神病药物

来源:    时间:2007年04月14日    点击数:    5星

注射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但第二代与传统的药物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2014年5月,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显示,第二代和传统的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失败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重要性:在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中,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用药不依从和疾病复发。第二代及传统的注射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物制剂的相对有效性尚未被评估。

目的:比较第二代注射用长效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棕榈酸酯较传统的注射用长效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癸酸酯的有效性。

试验设计、场所和受试者: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纳入的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期间22个美国临床研究地点的311名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情感障碍成年患者,临床评估均存在复发风险,且使用长效抗精神病注射剂可能获益。

干预:患者被随机接受每月25~200 mg的氟哌啶醇癸酸酯或39~234mg的帕利哌酮棕榈酸酯肌肉注射,一直持续24个月。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失败定义为患者需要住院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疗;需要紧急控制病情;患者门诊就诊频率显著增加;开始长效抗精神病注射剂治疗后,8周内精神科临床医生认为患者不能停用口服抗精神病药;精神科临床医生认为应该停用长效抗精神病注射剂,因为其不能带来足够的获益。研究的次要指标为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结果:氟哌啶醇癸酸酯和帕利哌酮棕榈酸酯在治疗失败率上没有显著差异(校正风险比, 0.98; 95% CI, 0.65~1.47)。帕利哌酮棕榈酸酯组受试者治疗失败的人数为49人(33.8%);氟哌啶醇癸酸酯组为47人(32.4%)。帕利哌酮棕榈酸酯组患者的体重增加;但氟哌啶醇癸酸酯组患者的体重减轻。在6个月后,对于接受帕利哌酮棕榈酸酯治疗的患者,体重平均增加2.17kg(95% CI, 1.25~3.09);氟哌啶醇癸酸酯组的体重依然减少(-0.96 kg; 95% CI, -1.88 ~ -0.04)。此外,帕利哌酮棕榈酸酯治疗的患者血清催乳素显著高出平均水平(男性:34.56 µg/L vs 15.41 µg/L,P<0.001;女性:75.19 vs 26.84,P<0.001),但氟哌啶醇癸酸酯组治疗患者发生静坐不能的可能性更高(0.73 [95% CI, 0.59~0.87] vs 0.45 [95% CI, 0.31~0.59]; P=.006)。

结论和意义: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情感障碍的成年患者,使用长效抗精神病注射剂帕利哌酮棕榈酸酯和氟哌啶醇癸酸酯治疗,两者在治疗失败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帕利哌酮棕榈酸酯容易发生高催乳素血症和体重增加,氟哌啶醇癸酸酯容易发生静坐不能。然而,不能排除帕利哌酮棕榈酸酯在临床工作中可能具有的优势。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刘爱菊)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